中医科作为我院的优先发展学科,注重整体观念、对于疾病侧重于辨证论治。对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骨伤等疾病,如感冒、咳嗽、胃痛、失眠、泄泻、便秘、痛经、月经不调、颈肩腰腿痛、慢性疲劳综合征、肥胖、戒断综合征等,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亚健康状态,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诊查评估、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治疗,从而实现疾病预防、治疗、康复和保健的目的,以达到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,平衡阴阳、调理脏腑的作用……【查看详情】
对于痴呆,我们以脑髓“纯者灵,杂者钝”立法,采用“补肾益髓、豁痰开窍、化瘀通络”之膏方,常用滋养肝肾类的首乌、枸杞、地黄等。
脑卒中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是运用膏方的最佳时期。卒中恢复期祛尽伏邪,不留后患;卒中后遗症期扶阳益脑,温润填髓。
头痛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。膏方治疗头痛首重培本(益气养血或补肾养肝),标本兼治。
【不适应人群】孕妇、身体健康的婴幼儿;肝病、结核等活动期患者;病情不太稳定或有明显恶化的肿瘤患者;糖尿病患者等“三高人群”应谨遵医嘱。
【重点推荐人群】中老年人秋冬保健、亚健康状态者调理、慢性病恢复期调理、体质虚抵抗力差者。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、消化系统疾病、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防治疗效显著,如心脑血管病、帕金森病、运动神经元病、失眠、头痛、 眩晕、内分泌功能紊乱等。
滋补类膏方一般多黏腻,脾胃消化功能有限、过多服用会加重脾胃负担。服用过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,甚至气血滞留不通,即“虚不受补”。名贵药材制成膏方,有时也没有必要,普通中药可以替代。例如,熟地、麦门冬等都能起到虫草“补肺、补肾”功效。
膏方必须根据个人体质特点“量体裁衣”,才能起到补益效用,最忌“千人一方”。现成膏方并不适合所有人,最好对证调补。
膏方的服用,在时间、量的控制以及服用方式上是有讲究的。膏方服用剂量的多少,应根据膏方的性质、疾病的轻重以及病人体质强弱等情况而决定;可冲服、调服、噙化(将药膏含在口中溶化,慢慢下咽)。另外,滋腻补益的药物宜空腹服;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1小时左右服用;心、肺等疾病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;养心安神的膏滋药则宜睡前服。